现有技术空气循环扇,尤其是台式空气循环扇pg电子模拟器试玩游戏,通常都具备风扇机头水平方向左右摆动以及竖直方向上下摆动的功能,用以扩大送风范围。但无论其机头摆动方式是手动摆头还是自动摆头,现有技术空气循环扇的机头重心会发生偏移,这样既会造成空气循环扇整体重心的不稳、存在发生倾倒的危险,又会占用较大的使用空间;另外,现有技术空气循环扇的这种机头设置结构在摆动过程中也会破坏产品的整体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机头上半部可手动或者自动倾斜摆头的空气循环扇,在满足不同角度送风的同时,解决现有技术空气循环扇使用中机头重心偏移的问题,消除会发生产品倾倒和占用空间大的缺陷,并且克服现有技术空气循环扇工作时因机头的扭动造成产品外观整体性及协调性的破坏和送风范围角度小的不足之处。
设计、制造一种空气循环扇,包括转动单元和固定单元。所述转动单元包括管状的上壳,能够驱使空气流动的风叶组件,以及能够安装风叶组件的风叶组固定环pg电子模拟器试玩游戏空气循环扇的制作方法。所述固定单元包括管状的下壳,以及滑槽环。所述滑槽环上加工有圆环状的滑槽;所述风叶组固定环设置适配该滑槽的圆环状的滑轨。所述滑槽环固定连接下壳的顶部管口,风叶组固定环固定连接上壳的底部管口,凭借可相对滑动地安装在滑槽内的滑轨,所述风叶组固定环可转动地连接滑槽环,从而使所述上壳能够相对下壳旋转。
为扩大送风范围,所述下壳的底部管口所在平面与该下壳的顶部管口所在平面互不平行。所述上壳的底部管口所在平面与该上壳的顶部管口所在平面互不平行。
为安装风叶组件,所述风叶组固定环还包括用于安装风叶组件的风叶组安装座,以及至少两固定肋杆。所述固定肋杆的一端连接滑轨,另一端连接风叶组安装座,从而将风叶组安装座设置在圆环状滑轨的中部。
为平稳滑动,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与滑槽环的滑槽适配的、设置在滑槽环的滑槽与风叶组固定环的滑轨之间的圆环状弹珠固定环,以及至少两颗球状弹珠。所述弹珠固定环上加工有不少于弹珠数量的、其直径小于弹珠直径的弹珠定位通孔。借助安装在滑槽环的滑槽内的弹珠固定环,所有弹珠被安装在滑槽内,并且各弹珠分别可滑动地被套在弹珠固定环上的各弹珠定位通孔内,使弹珠的球面从弹珠定位通孔内露出不少于三分之一球面积的球面,因弹珠直径大于弹珠定位通孔,从而使弹珠又不至于从定位通孔中脱离出弹珠固定环,从而风叶组固定环的滑轨与各弹珠滑动接触,而又不至于使滑轨直接与滑槽底面直接接触产生干摩擦,而能够相对滑槽环作滚动摩擦转动,以减少阻力并保证平衡性。
作为实现滑轨可滑动安装在滑槽内的实现方案,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圆环状的固定环。所述风叶组固定环的滑轨包括外径较小的第一滑轨环,以及外径较大的、设置于第一滑轨环之下的第二滑轨环,从而第一滑轨环和第二滑轨环形成具有台阶状外环壁的滑轨。所述固定环套在第一滑轨环外,而压在第二滑轨环上,从而将风叶组固定环的滑轨可相对滑动地安装在滑槽环的滑槽内,使风叶组固定环能够相对滑槽环转动。所述滑轨的第一滑轨环固定连接上壳的底部管口。
为提供连接支撑,所述转动单元还包括固定安装在上壳的底部管口的上壳支撑环。所述风叶组固定环借助上壳支撑环固定连接上壳的底部管口,从而使上壳能够随风叶组固定环一起相对下壳转动。
为更好地实现整体协调性,所述上壳的外管壁呈球面状,所述下壳的外管壁也呈球面状。上壳的外管壁的球心和下壳的外管壁的球心同心,且上壳的外管壁的直径和下壳的外管壁的直径相同。
具体而言,所述转动单元还包括罩盖着上壳的顶部管口的、具有网格状出风孔的网罩。所述上壳的外管壁和下壳的外管壁中的至少一个加工有至少一进风通孔。
进一步地,空气循环扇还包括封闭地连接固定单元的下壳的底部管口的底座。所述下壳固定连接底座,或者下壳可相对底座转动地连接该底座。
本实用新型转动单元以固定单元的中心轴为轴做整体转动,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空气循环扇的重心在固定单元内部,整体机械稳定性提高,避免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倾倒的情况出现,节省了占用空间;转动单元相对固定单元做整体转动,转动协调性提高,提升空气循环扇的外观美观性;所述转动单元相对固定单元倾斜转动,提高送风范围,增强空气循环扇的实用性。
图5是所述优选实施例的固定环26、风叶组固定环12、弹珠固定环24和滑槽环22的分解状态轴测示意图,其中略去弹珠25;
图6是所述优选实施例的转动单元1从图1所示状态顺时针旋转90度或者逆时针旋转270度后的主视示意图;
图8是所述优选实施例的转动单元1从图1所示状态顺时针旋转270度或者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主视示意图pg电子模拟器试玩游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循环扇,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转动单元1和固定单元2。所述转动单元1包括管状的上壳11,能够驱使空气流动的风叶组件15,以及能够安装风叶组件15的风叶组固定环12。所述固定单元2包括管状的下壳21,以及滑槽环22。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滑槽环22上加工有圆环状的滑槽221。所述风叶组固定环12设置适配该滑槽221的圆环状的滑轨121。所述滑槽环22固定连接下壳21的顶部管口211,风叶组固定环12固定连接上壳11的底部管口112,凭借可相对滑动地安装在滑槽221内的滑轨121,所述风叶组固定环12可转动地连接滑槽环22,从而使所述上壳11能够相对下壳21旋转。所述滑槽环22内的滑槽221的中心轴线内以中心轴线为轴滑动旋转,因而上壳1以中心轴线可以受人力而手动相对下壳2整体旋转,也可以受机械驱动力驱使而自动相对下壳2整体旋转。无论采用何种旋转方式,本实用新型转动单元1以固定单元2的中心轴为中心作圆周转动,即上壳11以下壳21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轴整体作圆周转动,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空气循环扇的重心在固定单元2内部,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整体机械稳定性提高,能够避免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倾倒情况出现,并且节省了空气循环扇的占用空间。本实用新型转动单元1相对固定单元2保持稳定重心地做整体转动,转动协调性提高,提升空气循环扇外观的整体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下壳21的底部管口212所在的平面与该下壳21的顶部管口211所在平面互不平行,即被直线标记的平面与被直线标记的平面之间存在夹角。所述上壳11的底部管口112所在平面与该上壳11的顶部管口111所在平面互不平行,即被直线标记的平面与被直线标记的平面之间存在夹角。也就是上壳11以倾斜送风的方式相对下壳21旋转。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采用的这种倾斜送风方式使上壳11在相对下壳21的以中心轴线的转动过程中送风方向F2F1与竖直向上方向P2P1之间存在一仰角,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都存在送风方向分量。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在上壳11相对下壳21转动过程中,送风方向F2F1与竖直向上方向P2P1之间的仰角逐步发生变化,图1所示状态该仰角最大,当从图1所示状态转动经过图6所示状态而转动至图7所示状态,或者从图1所示状态转动经过图8所示状态而转动至图7所示状态,所述仰角逐渐减小,在图7所示状态,即从图1所示状态向左或向右转过180度时,所述仰角达到最小值pg电子模拟器试玩游戏。转动单元1相对固定单元2倾斜转动,提高送风范围,增强空气循环扇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风叶组固定环12还包括用于安装风叶组件15的风叶组安装座122,以及至少两固定肋杆123。所述固定肋杆123的一端连接滑轨121,另一端连接风叶组安装座122,从而将风叶组安装座122设置在圆环状滑轨121的中部。风叶组安装座122设置在滑轨121的中部,确保风叶组件15能够安装在滑轨121中部,进一步确保空气循环扇的重心稳定性。
为使滑轨121在滑槽221内滑动顺畅,为上壳11提供稳定支撑,所述固定单元2还包括与滑槽环22的滑槽221适配的、设置在滑槽环22的滑槽221与风叶组固定环12的滑轨121之间的圆环状弹珠固定环24,以及至少两颗球状弹珠25。弹珠25的数量以确保滑轨121能够平稳滑动为原则而确定,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设置十二颗弹珠25。所述弹珠固定环24上加工有不少于弹珠25数量的、其直径小于弹珠25直径的弹珠定位通孔241。借助安装在滑槽环22的滑槽221内的弹珠固定环24,所有弹珠25被安装在滑槽221内,并且各弹珠25分别可滑动地被套在弹珠固定环24上的各弹珠定位通孔241内,使弹珠25的球面从弹珠定位通孔241内露出不少于三分之一球面积的球面,因弹珠25直径大于弹珠定位通孔241,从而使弹珠25又不至于从定位通孔241中向上脱离出弹珠固定环24,从而风叶组固定环12的滑轨121与各弹珠25滑动接触,而又不至于使滑轨121直接与滑槽221的底面直接接触产生干摩擦,而能够相对滑槽环22作滚动摩擦转动,以减少阻力并保证平衡性。
为实现将风叶组固定环12的滑轨121可滑动地安装在滑槽环22的滑槽221内,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固定单元2还包括圆环状的固定环26。所述风叶组固定环12的滑轨121包括外径较小的第一滑轨环1211,以及外径较大的、设置于第一滑轨环1211之下的第二滑轨环1212,从而第一滑轨环1211和第二滑轨环1212形成具有台阶状外环壁的滑轨121。所述固定环26套在第一滑轨环外1211,而压在第二滑轨环1212上,从而将风叶组固定环12的滑轨121可相对滑动地安装在滑槽环22的滑槽221内,使风叶组固定环12能够相对滑槽环22转动。所述滑轨121的第一滑轨环1211固定连接上壳11的底部管口112。
为了给上壳11提供连接风叶组固定环12的连接支撑,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转动单元1还包括固定安装在上壳11的底部管口112的上壳支撑环13。所述风叶组固定环12借助上壳支撑环13固定连接上壳11的底部管口112,从而使上壳11能够随风叶组固定环12一起相对下壳21转动。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上壳11的外管壁呈球面状,所述下壳21的外管壁也呈球面状。上壳11的外管壁的球心和下壳21的外管壁的球心同心,且上壳11的外管壁的直径和下壳21的外管壁的直径相同,使安装在一起的转动单元1和固定单元2呈类球状,上壳11和下壳21之间平滑过渡,更进一步提升空气循环扇的整体协调性,美化其外观。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4,图6至图8所示,所述转动单元1还包括罩盖着上壳11的顶部管口111的、具有网格状出风孔141的网罩14。所述上壳11的外管壁和下壳21的外管壁中的至少一个加工有至少一进风通孔。所述进风通孔既可以仅加工在上壳11的外管壁上,也可以仅加工在下壳21的外管壁上,还可以如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在上壳11的外管壁设置进风通孔113,同时在下壳21的外管壁上也设置进风通孔213。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风叶组件15包括驱动电机151,以及安装在驱动电机151的转矩输出轴上的风叶152。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4,图6至图8所示,空气循环扇还包括封闭地连接固定单元2的下壳21的底部管口212的底座3。所述下壳21既可以固定连接底座3,也可以如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下壳21可相对底座3以竖直轴线。
Copyright © 2002-2024 pg电子模拟器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8030412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