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着类似的压迫感,看到祥子对车的执着,总想到我们对房子的向往。一辆人力车对于祥子的意义,绝不亚于一套房子在我们眼中的分量。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正处于旧军阀的混战时期。在这一期间,一共打了大大小小140多场仗。并受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中国经济完全受制于外国资本。
外国资本的入侵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扩张了商品市场,需要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劳动者。外国资本既要获取原材料,又要进行商品输入,经济容量过小的农民根本承受不了,只能投降,抛弃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地,走进城市。
投降后的农民还有来自高利贷的盘剥,还要承受来自封建残余势力的压榨,还有时代兴起的军阀官僚的榨取。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扰,在那个时代的农民,生活的诚惶诚恐。
五四时期喝过洋墨水的海归派,在接受了西方文明的启蒙之后,他们向往的是一个“现代化”的新世界,因此面对传统守旧的中国,思想上充满了反叛情结。他们用西方文化的价值标准,既批判传统的中国文化,也批判民间文化。
实际上当时中国的民间社会并未完全进入知识分子的视域,海归派站在鸟瞰民间的位置上批判,并不能真正揭示民间社会pg电子模拟器试玩游戏《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或者说切中要害。即使是鲁迅,在他小说里的乡村世界,人物也总是活动在一些公众场合,如河边、街上、场上等。可以说,鲁迅也是站在一个公众的场合去看农民的生活,毕竟他从来没有真正的走进过农民家里。
民间总是处在一个被遮蔽、被漠视的状态,像鲁迅这样的作家,对民间的喜怒哀乐来源于间接感受。他们站在国家意识形态之上,并不能真实细腻地展示民间社会,很难真实的展现民间世界。
而老舍不同于海归派,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两岁丧父,之后在母亲和宗月大师帮助下完成了学业,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20岁做了小学校长,后来又被提升为公务员。对于来之不易的生活,他的骨子里更多的是珍惜和满足。
老舍独特的成长环境和生活背景,使他对小市民的生活极为了解,三教九流都认识。可以说他的创作资源完全来自于中国的民间社会。他笔下的人物,即使活动在国外也脱离不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痕迹。
车-命-地带着泥土的气息,一个老实本分,善良勤劳的农村青年,在破产之后进入了城市。与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同,城市里生存的农民除了要有力气,还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但祥子只有前者,他为自己拥有一副好身板感到自豪,他那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宽阔的肩,再加上一双“出号”的大脚,给了他在城市生活的勇气和自信。
说白了,这种自信源自于他曾经植根的土地上,庄稼地里的劳作靠得是力气。他把之前建立的原始自信不加思索的复制到了城市里,所以他的原始理想很美好。
靠自己的力气,靠自己的本事、人格和吃苦精神去实现自己的希望和憧憬:买一辆自己的车。他拉车时不抢座,不讨价,拉起车来轻快稳。本人不抽烟不喝酒,平时省吃俭用,生病靠硬扛,舍不得花钱买药。他要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勤劳实现一千天买新车的愿望,最后终于凭借血汗钱在22岁的年纪拥有了一辆车。
有了自己车的那天,他太激动了,甚至把自己不知道的生日就定在买车的当天。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甚至憧憬过开车厂。
对于战争如何地毁坏田地,春天下不下雨,这些关乎民生的因素完全没有概念。粮食贵了只会抱怨,至于为什么贵,怎样才能便宜,完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祥子甚至不太担心战争,每逢战争一来,最着慌的总是那些阔人们,车夫的价格倒在兵荒马乱中上涨了。
为了两块钱,祥子跑了一趟平时只两三毛的地方,结果被兵匪抓去,车也被大兵掳走了,失了车也等于失了命。如何续命,除非再买一辆车,然而那又是怎样的一个漫长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
祥子所处的时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当他买了车,过了一段太平日子之后,战争便来临,接着就遇到了大兵,发生的事就是被抓丢车。
那么在那个动荡年代,除了军阀,还有哪些人呢?还有奸商、特务和利己主义者。这些人在之后的情节中都一个不落地出现在祥子的生命里,
第一次丢车后,祥子的命运还不算太糟,逃跑中牵回了几匹骆驼,正是这几匹骆驼为他续了命,换回了35块大洋,重新燃起了他对车的向往。
刘四爷人和车厂的老板,前清残余势力,一个典型的时代投机者和奸商。年轻时当过库兵pg电子模拟器,就是清朝管银子的大兵,通常都有偷银子的习惯,用偷来的银子设赌场,这是库兵常干的事儿。他还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高利贷),对付穷人有的是手段和心路。
她早已设好局,就等祥子往里跳。第一次,祥子拉包月失败,回到人和车厂就和她发生了关系。第二次,祥子想要与她一刀两断,结果还是敌不过妖精的蛊惑。第三次,虎妞干脆假孕、闹寿宴,最终虎妞如愿以偿地嫁给了祥子。祥子莫名其妙的有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家。如果祥子第二次准备买车的钱没有被孙侦探敲竹杠,如果曹先生没有去天津避难,或许祥子还能靠着自己买到第二辆车。
厄运,而且会将活内的精血吸干,活人最终因此而毙命。虎妞是家庭的主宰者,作为一个三十七八岁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性欲极强,这并不利于祥子的职业。小说里的车夫凭长期的生活经验都明白,人力车夫不适合成家,一成家,黑天白日全不闲着,车夫的腰迟早得废了。祥子因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她把虎妞形容成一个吸人血的妖精。
祥子原本是一个像骆驼那样吃苦耐劳的农村小伙,气盛精旺,雄风勃勃。但是面对虎妞的与强势,他很痛苦的忍受着。与虎妞在一起没有找到一丝家的温暖,更不用说从她身上获得亲人般的慰藉。
那么祥子所向往的女人和家庭是什么样的呢?是像小福子那样的旧传统下的中国女性,向往的家是以男权为中心的家,也是他骨子里最后的一点原始精神文化。
婚后当虎妞给他买了辆新车后,他不仅高兴不起来,而且还认为它是不吉利的。有了家的祥子忽然不再对车子着迷了,表面上看车子的颜色不合他意,车又是隔壁比他更惨的二强子家的。
映出,此时的祥子意识到车并不能带给他幸福,开始了对车的厌恶。祥子拿自己的后半生换了一辆二手车,这车是虎妞给的。同时,虎妞还给了他一个魔窟一般的家。再拉上车已完全没有第一次的新奇与激动,而是充满了抱怨和愤怒。有了家,也没有幸福和温暖,而是遭受无休无止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盘剥。
小说中写到,人力车夫的地位和价钱与年龄息息相关。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全是拉新车,属于自由派,也不愁没活儿。比这一派岁数稍大点的,受身体和家庭影响,拉八成新的车,也还能相对保持住要价的尊严。到了四十以上,拉破车,脚力慢,主要拉物品。
祥子刚进城市时pg电子模拟器,凡是靠卖力气能挣钱的活儿,他几乎全做过,最后发现,拉车赚钱更容易。所以拥有一辆新车,成为一个自由派,是他最初的理想。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之后,祥子也不年轻了,车夫还有什么路可以走?成家生孩子,最好生男孩,这样十一二岁就可以出车了,这叫做车夫的保障。小说中就有这么一个人物老马,有儿子有孙子,可是由于天灾人祸,儿子死了,后来孙子也死了,老马最后沦为一个乞丐。
虎妞死后pg电子模拟器,车没了,家也没了,祥子似乎是自由了,又回到刚进城市的状态。他向往的女人小福子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他却没有马上答应。他又回归到一个农民的本色状态,你等著,等我混好了就来接你!。
生活第一,成家第二,这是农民求实心理的表现。可是小福子等不了,她被卖到了白房子(妓院)。当祥子的第一位问题解决之后,小福子却自缢而死了,第二位问题永远无解。
小福子之死将祥子的精神家园彻底击碎,命运不是你凭力气凭车就能抗争过的,祥子精神的崩溃,意味他再次被放逐。失去土地可以进城市混饭吃,失去车可以再买一辆,失去精神支柱,他能去哪里?只能是变成像兵痞子一样见机坑蒙拐骗,变成像刘四爷那样投机倒把的利己主义者,将引以为傲的人格踩在脚下,将高贵的灵魂飘散在风中,沦为一个二流子。
最后的祥子倚着树干,腰间别着一摞钱,这点钱是见不得光的,要花出去还不能叫人看出来。成为钱的附属品,一切都要听它的支配,这就是末路鬼的最后生活。
我们在读这部小说时,个人认为不能站在我们现有的价值观上去批判他,诸如条条大路通罗马,祥子完全可以干别的。也不要站在市民的角度和知识分子的角度去看待他,祥子本身不具现代启蒙思想。抛弃这两种观点,将时间回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的年代,还原他一个真实的农民和市民参半的身份,或许才能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所触动。
Copyright © 2002-2024 pg电子模拟器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8030412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