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塔扇,所述塔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装配腔,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与所述装配腔连通的出风口;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装配腔内,用于产生使风从所述出风口流出的压力;及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的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绕与竖直方向相交的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外壳上,以改变所述出风口沿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上述塔扇,由于导风机构绕与竖直方向相交的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外壳上,则导风机构相对于外壳转动时可以改变出风口沿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增大了塔扇的扫风范围,提高了用户体验。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2838512 U (45)授权公告日 2021.03.30 (21)申请号 4.2 (22)申请日 2020.08.06 (73)专利权人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金 鸡西路 (72)发明人 王兰钟娘康常勇于瑞杰 许现锐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刘佩 (51)Int.Cl. F04D 25/10 (2006.01) F04D 29/46 (2006.01) F04D 29/62 (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塔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塔扇,所述塔扇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装配腔,所述外壳上还设 有与所述装配腔连通的出风口;风机,所述风机 设于所述装配腔内,用于产生使风从所述出风口 流出的压力;及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的导风机 构,所述导风机构绕与竖直方向相交的轴线可转 动地连接于所述外壳上,以改变所述出风口沿竖 直方向的出风角度。上述塔扇,由于导风机构绕 与竖直方向相交的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外壳上, 则导风机构相对于外壳转动时可以改变出风口 沿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增大了塔扇的扫风范 围,提高了用户体验。 U 2 1 5 8 3 8 2 1 2 N C CN 212838512 U 权利要求书 1/1页 1.一种塔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扇(100)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内设有装配腔,所述外壳(10)上还设有与所述装配腔连通的 出风口(11); 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装配腔内,用于产生使风从所述出风口(11)流出的压力;及 对应所述出风口(11)设置的导风机构(20),所述导风机构(20)绕与竖直方向相交的轴 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外壳(10)上,以改变所述出风口(11)沿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20)包括与所述外壳 (10)转动连接的导风叶片(21),所述导风叶片(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竖直方向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20)包括至少两片所 述导风叶片(21),每相邻两片所述导风叶片(21)沿所述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导风机构(20)还包括导风连杆(22),所述导风连杆(22)与所述导风叶片 (21)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全部所述导风叶片(21)均与所述导风连杆(22)转动连接,所述 导风连杆(22)带动全部所述导风叶片(21)相对于所述外壳(10)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连杆(22)包括第一导风连 杆(221)及第二导风连杆(222),所述第一导风连杆(221)与所述第二导风连杆(222)间隔设 置,每个所述导风叶片(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连杆(221)与所述第二导风连杆 (222)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连杆(22)沿所述竖直方向 设置,所述导风叶片(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竖直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20)与水平面之间形 成的出风角度(a)为‑60°‑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扇(100)还包括与所述外壳 (10)连接的驱动机构(30),所述导风机构(20)与所述驱动机构(30)连接,所述驱动机构 (30)驱动所述导风机构(20)相对于所述外壳(10)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塔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包括驱动电机 (31)、曲柄(32)及连接件(33),所述曲柄(32)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31)固定连接,所述曲 柄(3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33)铰接,所述连接件(33)的另一端与所述导风机构(20)铰 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壳体(12)及与所 述壳体(12)连接的第一支撑板(13)及第二支撑板(14),所述装配腔及所述出风口(11)均开 设于所述壳体(12)上,所述导风机构(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3)与所述第二支 撑板(14)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20)收容于所述装配 腔内。 2 2 CN 212838512 U 说明书 1/6页 塔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风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塔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各种电器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其中塔扇作为一种 送风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塔扇又名对流扇,塔扇在工作时,风机的风轮转 动,形成气流,最后经过内部导风壁将风力传送出去。 [0003] 传统塔扇通过自身旋转实现出风角度的变化,但是其扫风范围有限,无法实现在 竖直方向上出风角度的改变,从而导致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塔扇无法实现竖直方向上改变出风角度的问题,提供一种可 沿竖直方向改变出风角度的塔扇。 [0005] 一种塔扇,所述塔扇包括: [0006] 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装配腔,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与所述装配腔连通的出风口; [0007] 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装配腔内,用于产生使风从所述出风口流出的压力;及 [0008] 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的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绕与竖直方向相交的轴线可转动 地连接于所述外壳上,以改变所述出风口沿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 [0009] 上述塔扇,由于导风机构绕与竖直方向相交的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外壳上,则导 风机构相对于外壳转动时可以改变出风口沿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增大了塔扇的扫风范 围,提高了用户体验。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机构包括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的导风叶片,所述 导风叶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竖直方向倾斜设置。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机构包括至少两片所述导风叶片,每相邻两片所 述导风叶片沿所述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0012] 其中,所述导风机构还包括导风连杆,所述导风连杆与所述导风叶片的延伸方向 倾斜设置,全部所述导风叶片均与所述导风连杆转动连接,所述导风连杆带动全部所述导 风叶片相对于所述外壳同步转动。 [0013] 通过上述设置,导风连杆可带动所有导风叶片相对于外壳转动,保证所有导风叶 片转动的同步性。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连杆包括第一导风连杆及第二导风连杆,所述第 一导风连杆与所述第二导风连杆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导风叶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 连杆与所述第二导风连杆转动连接。 [0015] 通过设置导风连杆包括第一导风连杆及第二导风连杆,第一导风连杆与第二导风 连杆间隔设置,每个导风叶片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风连杆与第二导风连杆转动连接,如此 保证导风叶片转动的稳定性。 3 3 CN 212838512 U 说明书 2/6页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连杆沿所述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导风叶片的延伸 方向与所述竖直方向垂直。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机构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出风角度为‑60°‑60°。 [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扇还包括与所述外壳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导风机 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导风机构相对于所述外壳转动。 [001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曲柄及连接件,所述曲柄的一 端与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 与所述导风机构铰接pg电子模拟器(试玩游戏)官方网站。 [0020] 如此,驱动电机带动曲柄转动,曲柄带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件带动导风机构相对于 外壳转动,导风机构相对于外壳转动时可以改变出风口在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较为方便 地实现了出风口在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的改变。 [00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及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第一支撑板及第二 支撑板,所述装配腔及所述出风口均开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导风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 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pg电子模拟器(试玩游戏)官方网站塔扇pdf。通过设置外壳包括壳体及与壳体连接的第一支撑 板与第二支撑板,导风机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方便了导风 机构的装配。 [002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机构收容于所述装配腔内,如此便于对导风机构 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塔扇的结构图; [0024]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塔扇的A处放大图; [0025]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塔扇的局部结构图; [0026] 图4为图1中所示塔扇的导风机构及驱动机构一视角的结构图; [0027] 图5为图4中所示的导风机构及驱动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0028] 图6为图1中所示塔扇导风时的原理简图。 [0029] 100、塔扇;10、外壳;11、出风口;12、壳体;13、第一支撑板;14、第二支撑板;20、导 风机构;21、导风叶片;211、转动轴;22、导风连杆;221、第一导风连杆;222、第二导风连杆; 30、驱动机构;31、驱动电机;32、曲柄;33、连接件;a、出风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pg电子模拟器(试玩游戏)官方网站,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 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 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 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 4 4 CN 212838512 U 说明书 3/6页 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 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 [0032]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 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 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 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4]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 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5]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 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 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 方式。 [0036]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塔扇的结构图;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塔 扇的A处放大图;图3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塔扇的局部结构图。 [0037]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塔扇100,塔扇100包括外壳10及风机,外 壳10内设有装配腔,外壳10上还设有与装配腔连通的出风口11,风机设于装配腔内,风机的 风轮转动用于产生使风从出风口11流出的压力,以将风从出风口11送出,供用户使用。具体 地,风机为贯流风机,贯流风机沿外壳10的纵长方向设于装配腔内,贯流风机的风轮转动造 成风压产生离心式风力,最后风在上述风力的作用下从出风口11送出。 [0038]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0为圆筒状。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的 形状不受限定,还可以选择其他形状,如长方体状。 [0039] 继续参阅图1,一实施例中,塔扇100还包括导风机构20,导风机构20对应出风口11 设置,且导风机构20绕与竖直方向相交的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外壳,以改变出风口11沿竖 直方向的出风角度a。如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塔扇100,由于导风机构20绕与竖直方向相交的 轴线沿竖 直方向的出风角度a,增大了塔扇100的扫风范围,提高了用户体验。 [0040] 参阅图2及图3,外壳10包括壳体12及与壳体12连接的第一支撑板13及第二支撑板 14,装配腔及出风口11均开设于壳体12上,导风机构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 支撑板14转动连接。如此,便于导风机构20的装配。应当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也 5 5 CN 212838512 U 说明书 4/6页 可以省略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导风机构20也可以与壳体12直接转动连接。或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也可以只包括第一支撑板13或第二支撑板14,导风机构20的一 端与第一支撑板13或第二支撑板14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0041] 具体地,导风机构20的全部收容于装配腔内,以保护导风机构20且较为美观。相应 地,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也收容于装配腔内。更具体地,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 板14位于出风口11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导风机构20沿出风口11的宽度方向(水平方向)设 置。 [0042] 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导风机构20的部分设于装配腔内,导 风机构20的剩余部分从出风口11突出出风口11外,在此亦不作限定。 [0043] 图4示出了图1中所示塔扇的导风机构及驱动机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5示出了图4 中所示的导风机构及驱动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图6示出了图1中所示塔扇导风时的原理 简图。 [0044] 参阅图4及图5,在一实施例中,导风机构20包括导风叶片21,导风叶片21的两端分 别与第一支撑板13及第二支撑板14转动连接,且导风叶片21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倾斜设 置。通过设置导风机构20包括导风叶片21,导风叶片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3及第二 支撑板14转动连接,从而可以改变出风口11沿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a。应当理解的是,在另 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机构20也可以设置为格栅状结构,格栅状结构绕与竖直方向相交的轴 线沿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a,在此不作限定。 [0045] 继续参阅图2,每个导风叶片21的两端设有转动轴211,转动轴211穿设于第一支撑 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的转动孔内,以实现导风叶片21相对于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 转动。 [0046]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风机构20包括至少两片导风叶片21,每相邻两片导风叶片21 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继续参阅图4,导风机构20还包括导风连杆22,导风连杆22与导风叶 片21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全部导风叶片21均与导风连杆22转动连接,导风连杆22带动全 部导风叶片21相对于外壳10同步转动。即为,当需要导风机构20相对于外壳10转动以调节 出风口11沿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a时,导风连杆22带动全部导风叶片21相对于外壳10同步 转动,以调节出风口11沿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a。 [0047] 进一步,每个导风叶片21的转动轴211穿过导风连杆22后,与第一支撑板13及第二 支撑板14转动连接。 [0048] 具体地,导风连杆22沿竖直方向设置,导风叶片21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垂直。如 此设置,当导风连杆22沿竖直方向运动时,方便带动导风叶片21转动,以改变出风口11沿竖 直方向的出风角度a。可以想到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风连杆22也可以与竖直方向 呈一定的夹角设置,只要保证不与竖直方向垂直即可,导风叶片21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与竖 直方向呈一定的夹角设置,只要保证不与竖直方向平行即可。 [0049] 继续参阅图4及图5,导风连杆22包括第一导风连杆221及第二导风连杆222,第一 导风连杆221与第二导风连杆222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一导风连杆221与第二导风连杆222 分别设于出风口11沿宽度方向的两端,每个导风叶片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风连杆221与 第二导风连杆222转动连接,如此保证导风叶片21转动的稳定性。 [0050] 继续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塔扇100还包括与壳体12连接的驱动机构30,导风 6 6 CN 212838512 U 说明书 5/6页 机构20与驱动机构30连接,驱动机构30驱动导风机构20相对于外壳10转动以改变出风口11 沿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a。 [0051] 继续参阅图4及图5,具体地,驱动机构30设于装配腔内,驱动机构30与第一导风连 杆221与第二导风连杆222中一者连接,驱动机构30驱动第一导风连杆221或第二导风连杆 222带动导风叶片21相对于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转动,以改变出风口11沿竖直方 向的出风角度a。 [0052] 继续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包括驱动电机31、曲柄32及连接件33, 曲柄32的一端与驱动电机31固定连接,曲柄32的另一端与连接件33铰接,连接件33的另一 端第一导风连杆221或第二导风连杆222铰接。驱动机构30带动曲柄32转动,曲柄32带动连 接件33转动,连接件33带动第一导风连杆221或第二导风连杆222沿竖直方向往复上下运 动,从而带动导风叶片21相对于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转动,从而改变出风口11沿 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a。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还可以采用其他设 置方式,在此亦不作限定。 [0053] 参阅图6,在一实施例中,导风机构20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出风角度a为‑60°‑60°, 即为,导风机构20调节出风口11沿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a的范围为‑60°‑60°。其中,相对于 水平面向上出风为正,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出风为负。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 导风机构20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出风角度a不受限定。 [0054] 下面以一具体实施例对塔扇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0055]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导风叶片21包括5个,5个导风叶片21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 导风连杆221与第二导风连杆222,且每个导风叶片21穿过第一导风连杆221与第二导风连 杆222的转动轴211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转动连接。 [0056] 工作时,驱动电机31带动曲柄32转动,曲柄32带动连接件33转动,连接件33带动第 一导风连杆221或第二导风连杆222沿竖直方向往复上下运动,从而带动5个导风叶片21相 对于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转动,从而改变出风口11沿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a。 [0057] 具体地,每个导风叶片21的默认状态为水平状态,即为当不需要使用塔扇100的上 下导风功能时,每个导风叶片21处于水平状态,当需要使用塔扇100的上下导风功能时,驱 动机构30可驱动导风机构20的导风叶片21上下60°导风。 [0058] 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风叶片21的数量不限制为5个。如在另一实 施例中,导风叶片21包括6个或7个,6个或7个导风叶片21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导风连杆 221与第二导风连杆222,且每个导风叶片21穿过第一导风连杆221与第二导风连杆222的转 动轴211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转动连接。 [0059] 工作时,驱动电机31带动曲柄32转动,曲柄32带动连接件33转动,连接件33带动第 一导风连杆221或第二导风连杆222沿竖直方向往复上下运动,从而带动6个或7个导风叶片 21相对于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转动,从而改变出风口11沿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a。 [006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塔扇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61] 1、由于导风机构20绕与竖直方向相交的轴线沿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a,增大了塔扇100的扫 风范围,提高了用户体验; [0062] 2、外壳10包括壳体12及与壳体12连接的第一支撑板13及第二支撑板14,导风机构 7 7 CN 212838512 U 说明书 6/6页 20的导风叶片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转动连接,如此便于导风机构 20的装配; [0063] 3、导风机构20包括至少两片导风叶片21,每相邻两片导风叶片21沿竖直方向间隔 设置,导风机构20还包括导风连杆22,全部导风叶片21均与导风连杆22转动连接,如此,导 风连杆22可以带动全部导风叶片21同步转动; [0064] 4、导风连杆22包括第一导风连杆221及第二导风连杆222,第一导风连杆221与第 二导风连杆222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一导风连杆221与第二导风连杆222分别设于出风口11 沿宽度方向的两端,每个导风叶片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风连杆221与第二导风连杆222转 动连接,如此保证导风叶片21转动的稳定性 [0065] 5、驱动机构30包括驱动电机31、曲柄32及连接件33,曲柄32的一端与驱动电机31 固定连接,曲柄32的另一端与连接件33铰接,连接件33的另一端第一导风连杆221或第二导 风连杆222铰接。驱动机构30带动曲柄32转动,曲柄32带动连接件33转动,连接件33带动第 一导风连杆221或第二导风连杆222沿竖直方向往复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导风叶片21相对于 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转动,从而改变出风口11沿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a。 [0066]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载的范围。 [006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pg电子模拟器(试玩游戏)官方网站。 8 8 CN 212838512 U 说明书附图 1/4页 图1 9 9 CN 212838512 U 说明书附图 2/4页 图2 图3 10 10 CN 212838512 U 说明书附图 3/4页 图4 图5 11 11 CN 212838512 U 说明书附图 4/4页 图6 12 12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授课课件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中位数和众数.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Copyright © 2002-2024 pg电子模拟器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8030412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