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模拟器出风结构及无叶风扇pdf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出风结构及无叶风扇,出风结构应用于无叶风扇,包括风机及空气净化装置,所述风机内设有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过滤件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过滤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过滤件相对所述进风口活动,以使得所述过滤件具备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第一状态和离开所述进风口的第二状态。该出风结构及无叶风扇在出风模式时,壳体实现大冷量出风,在净化模式时可以对空气进行净化。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8347630 U (45)授权公告日 2023.01.20 (21)申请号 4.6 (22)申请日 2022.09.09 (73)专利权人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汇通 三路108号办公608 (72)发明人 胡健兴郭宏俊陈宇强王季彦 宋嘉豪 (74)专利代理机构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224 专利代理师 王裕波 (51)Int.Cl. F04D 29/42 (2006.01) F04D 29/70 (2006.01) F04D 27/00 (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1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出风结构及无叶风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出风结构及无叶风扇, 出风结构应用于无叶风扇,包括风机及空气净化 装置,所述风机内设有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 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过滤 件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过滤件连接 用于驱动所述过滤件相对所述进风口活动,以使 得所述过滤件具备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第一状 态和离开所述进风口的第二状态。该出风结构及 无叶风扇在出风模式时,壳体实现大冷量出风, 在净化模式时可以对空气进行净化。 U 0 3 6 7 4 3 8 1 2 N C CN 218347630 U 权利要求书 1/2页 1.一种出风结构,应用于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所述风机设有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及 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过滤件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过滤 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过滤件相对所述进风口活动,以使得所述过滤件具备设置于所述进风 口的第一状态和离开所述进风口的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过滤件连接,所 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过滤件相对所述进风口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子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件及驱动 件,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体及转动轴,所述过滤件装设于所述安装体,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连 接于所述安装体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侧壁并与所述安装体呈夹角设置,且所述转动轴与所 述安装体的连接处偏离所述安装体的中心设置,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传动配 合,所述驱动件通过驱动所述转动轴带动所述安装体转动,以驱使所述过滤件相对所述进 风口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风机壳体,所述风机壳 体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安装体设置 于所述风道外,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所述转动轴背离所述安装体的一端穿过所 述风机壳体的侧壁伸入所述风道内并与所述驱动件传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还包括风叶,所述风叶设置 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叶为离心风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 风机壳体相对的两侧,所述安装件及所述过滤件也均为两个,一个所述过滤件对应装设于 一个所述安装件的安装体,两个所述安装件的转动轴分别对应从所述进风口所在的一侧伸 入所述风道内并相互连接,两个所述安装件的转动轴的其中一者与所述驱动件连接,以在 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并带动一者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件的转动轴的其中一者 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啮 合,所述驱动齿轮驱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所述传动齿轮带动两个所述安装件的转动轴转 动以分别对应带动所述过滤件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壳体位于所述风道内的侧壁 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 穿过所述安装部的侧壁并伸入所述安装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所述驱动齿轮, 所述驱动齿轮容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 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并围设形成所述风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 二壳体均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插入孔,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插入孔,两 个所述安装件的转动轴中设置有传动齿轮的一者能够沿所述第一插入孔伸入所述风道内, 另一者能够沿所述第二插入孔伸入所述风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所述安装部,所述 安装部和所述第一插入孔沿所述第一壳体的高度方向布设,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第一插入 2 2 CN 218347630 U 权利要求书 2/2页 孔的下方或者是所述第一插入孔贯穿所述安装腔的内壁。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件的转动轴相互套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件的转动轴的其中一 者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内壁设有凸起,另一者包括用于插设于所述插孔的插接体,所述插 接体的周向侧壁和所述插孔的内壁中的其中一者设有凸起,另一者设有与所述凸起凹凸配 合的凹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第一区域 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有所述进风口; 所述出风结构还包括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区 域,所述第二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当所述过滤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过滤件位于 所述第一区域并与所述第一锁定件锁定配合,当所述过滤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过滤件 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并与所述第二锁定件锁定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件为第一磁吸件,所 述第二锁定件为第二磁吸件,所述过滤件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均 磁吸配合的第三磁吸件。 15.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结构。 3 3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 1/8页 出风结构及无叶风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叶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出风结构及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0002] 无叶风扇也叫空气增倍机,它能产生自然持续的凉风,因无叶片,不会覆盖尘土或 伤到儿童插进的手指。 [0003] 传统的无叶风扇一般都会配置高效滤网,来提升排出风的空气质量。但是由于高 效滤网的设置,会降低出风速率且出风量低,进而影响吹风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基于此,针对传统的无叶风扇出风速率低且风量低,进而影响吹风效果的目的,提 出了一种出风结构及无叶风扇,该出风结构及无叶风扇在出风模式时,壳体实现大冷量出 风,在净化模式时可以对空气进行净化。 [0005]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出风结构,应用于无叶风扇,包括: [0007] 风机,所述风机设有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及 [0008] 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过滤件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 过滤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过滤件相对所述进风口活动,以使得所述过滤件具备设置于所述 进风口的第一状态和离开所述进风口的第二状态。 [0009]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过滤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 所述过滤件相对所述进风口转动。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件及驱动件,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 体及转动轴,所述过滤件装设于所述安装体,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体的朝向 所述进风口的侧壁并与所述安装体呈夹角设置,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安装体的连接处偏离 所述安装体的中心设置,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传动配合,所述驱动件通过驱 动所述转动轴带动所述安装体转动,以驱使所述过滤件相对所述进风口转动。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包括风机壳体,所述风机壳体设有所述进风口、所 述出风口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安装体设置于所述风道外,所述驱 动件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所述转动轴背离所述安装体的一端穿过所述风机壳体的侧壁伸入 所述风道内并与所述驱动件传动配合。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还包括风叶,所述风叶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 叶为离心风叶。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风机壳体相对的两侧, 所述安装件及所述过滤件也均为两个,一个所述过滤件对应装设于一个所述安装件的安装 体,两个所述安装件的转动轴分别对应从所述进风口所在的一侧伸入所述风道内并相互连 4 4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 2/8页 接,两个所述安装件的转动轴的其中一者与所述驱动件连接,以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转 动并带动一者转动。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安装件的转动轴的其中一者设置有传动齿轮,所 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轮驱 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所述传动齿轮带动两个所述安装件的转动轴转动以分别对应带动所 述过滤件转动。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壳体位于所述风道内的侧壁形成有安装部,所述 安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安装部的 侧壁并伸入所述安装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所述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容置 于所述安装腔内。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 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并围设形成所述风道pg电子模拟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设有进风 口,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插入孔,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插入孔,两个所述安装件的转 动轴中设置有传动齿轮的一者能够沿所述第一插入孔伸入所述风道内,另一者能够沿所述 第二插入孔伸入所述风道内。 [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第一插 入孔沿所述第一壳体的高度方向布设,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第一插入孔的下方或者是所述 第一插入孔贯穿所述安装腔的内壁。 [001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安装件的转动轴相互套接。 [00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安装件的转动轴的其中一者设有插孔,所述插孔 的内壁设有凸起,另一者包括用于插设于所述插孔的插接体,所述插接体的周向侧壁和所 述插孔的内壁中的其中一者设有凸起,另一者设有与所述凸起凹凸配合的凹槽。 [00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有所 述进风口; [0022] 所述出风结构还包括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 区域,所述第二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当所述过滤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过滤件位 于所述第一区域并与所述第一锁定件锁定配合,当所述过滤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过滤 件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并与所述第二锁定件锁定配合。 [002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件为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二锁定件为第二磁 吸件,所述过滤件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均磁吸配合的第三磁吸 件。 [0024]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出风结构。 [0025] 上述出风结构及无叶风扇在使用时,当需要启动净化模式时,通过驱动机构控制 过滤件处于第一状态,此时,过滤件位于进风口处,外界的风经过过滤件过滤后沿进风口进 入风道内部并沿出风口排出。当需要启动出风模式时,通过驱动机构控制过滤件处于第二 状态,此时,过滤件离开进风口,外界的风沿进风口进入的风通过过滤件过滤后沿出风口排 出,如此,该出风结构及无叶风扇在使用时,既可以实现在需要净化的时候,对空气进行净 化,又可以具备在出风时具备较大的出风量且出风效果好的优点。 5 5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 3/8页 附图说明 [0026]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书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002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使用 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 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 附图。 [0028]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 制,而不一定按照线为无叶风扇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无叶风扇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出风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32] 图4为无叶风扇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为安装件的其中一种可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6为安装件的另一者可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7为无叶风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6] 图8为第一壳体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9为第二壳体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0为第一壳体的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1为第二壳体的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2为第一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13为第二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42] 附图标记说明: [0043] 10、无叶风扇;20、出风结构;100、风机;102、进风口;110、风机壳体;112、第一壳 体;1122、安装部;11222、安装腔;1124、第一插入孔;1126、第一出风孔;114、第二壳体; 1142、第二插入孔;1144、第二出风孔;116、第一区域;1162、第一安装孔;118、第二区域; 1182、第二安装孔;120、风叶;130、蜗壳;132、第一外壳;1322、定位凸筋;134、第二外壳; 1342、定位槽;200、空气净化装置;300、过滤件;400、驱动机构;410、安装件;412、安装体; 4122、第三安装孔;4124、通孔;414、转动轴;4142、插接体;41422、凹槽;4144、连接体; 41442、插孔;41444、凸起;416、传动齿轮;420、驱动件;430、驱动齿轮;30、送风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 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 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4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 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6 6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 4/8页 “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 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 [0046]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 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7] 传统的无叶风扇一般都会配置高效滤网,来提升排出风的空气质量。但是由于高 效滤网的设置,会降低出风速率且出风量低,进而影响吹风效果。基于此,针对传统的无叶 风扇出风速率低且风量低,进而影响吹风效果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出风结构及无叶风扇,该 出风结构及无叶风扇在出风模式时,壳体实现大冷量出风,在净化模式时可以对空气进行 净化。 [0048] 图1为无叶风扇10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无叶风扇10的另一个视角 的结构示意图。 [0049] 请参照图1和图2,一实施例中的无叶风扇10,包括出风结构20及送风结构30,送风 结构30设置于出风结构20的顶部,出风结构20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102,外界的风沿进风口 102进入出风结构20内部,并通过出风口向送风结构30输送风,最后通过送风结构30排出。 [0050] 请参照图1和图2,无叶风扇10中的送风结构30一般包括环形出风体,通过环形出 风体排风。 [0051] 图3为出风结构20的分解示意图。请参照图3,一实施例中的出风结构20包括风机 100及空气净化装置200,风机100内设有风道(未示出),风道具有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102 和出风口(未示出);空气净化装置200包括过滤件300及驱动机构400,驱动机构400与过滤 件300连接用于驱动过滤件300相对进风口102活动,以使得过滤件300具备设置于进风口 102的第一状态和离开进风口102的第二状态。 [0052] 其中,过滤件300可以为过滤网或者是其他能够实现对空气进行净化的净化部件。 [0053] 图1中净化件处于第一状态,图4中净化件处于第二状态,请参照图1至图4,当无叶 风扇10要需要启动净化模式时,通过驱动机构400控制过滤件30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过滤 件300位于进风口102处,如图1所示。外界的风经过过滤件300过滤后沿进风口102进入风道 内部并沿出风口排出。 [0054] 当无叶风扇10需要启动出风模式时,通过驱动机构400控制过滤件300处于第二状 态,此时,过滤件300离开进风口102,外界的风沿进风口102进入的风通过过滤件300过滤后 沿出风口排出,如此,该出风结构20及无叶风扇10在使用时,既可以实现在需要净化的时 候,对空气进行净化,又可以具备在出风时具备较大的出风量且出风效果好的优点。 [0055] 请参照图3,风机100还包括风叶120,风叶120设置于风道内,风叶120为离心风叶 120。使用离心风叶120驱动气流远动时,其压降小,离心风叶120对应的电机所需要的转速 要求低(2000r/min以下),且电机成本低,且在离心风叶120的作用下,出风量大,风速高,吹 风效果好。 [0056] 过滤件300相对进风口102活动的方式既可以是移动也可以是转动,当无叶风扇10 7 7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 5/8页 需要启动净化模式时,驱动机构400驱动过滤件300沿靠近进风口102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 过滤件300可以设置于进风口102处,进而使得外界空气能够经过过滤件300过滤后进入进 风口102。 [0057] 当无叶风扇10需要启动出风模式时,则通过驱动机构400驱动过滤件300沿远离进 风口102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过滤件300远离进风口102,此时过滤件300不会阻碍外界的 风进入进风口102,从而提升无叶风扇10的出风量,满足用户的需求。 [0058] 过滤件300采用相对进风口102移动的方式来实现净化模式和出风模式的原理与 转动相似,在此不过多赘述。 [0059]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00与过滤件300连接,驱动机构400用于驱动过滤件 300相对进风口102转动。 [0060] 驱动机构400此时为转动动力源机构,可以为电机或者是减速结构等能够提供转 动动力的驱动部件。 [0061] 图5为安装件410的其中一种可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安装件410的另一者可 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3、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00包括安装件410 及驱动件420,安装件410包括安装体412及转动轴414,过滤件300装设于安装体412,转动轴 414的一端连接于安装体412的朝向进风口102的侧壁并与安装体412呈夹角设置,且转动轴 414与安装体412的连接处偏离安装体412的中心设置,驱动件420与转动轴414的另一端传 动配合,驱动件420通过驱动转动轴414带动安装体412转动,以驱使过滤件300相对进风口 102转动。 [0062] 驱动件420此时为转动动力源机构,可以为电机或者是减速结构等能够提供转动 动力的驱动部件。 [0063] 请参照图5和图6,转动轴414与安装体412的连接处偏离安装体412的中心设置,其 目的是在于:安装体412在转动时,安装体412的转轴不是安装体412的中心轴而是转动轴 414,如此,当转动轴414转动时,安装体412不是绕安装体412的中心轴自转,而是以转动轴 414为转轴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装设于安装体412上的过滤件300实现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 态下切换pg电子模拟器。 [0064] 请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100包括风机壳体110,风机壳体110设有进风口 102、出风口及连通进风口102和出风口的风道,安装体412设置于风道外,驱动件420设置于 风道内,转动轴414背离安装体412的一端穿过风机壳体110的侧壁伸入风道内并与驱动件 420传动配合。 [0065]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102为两个,分别设置于风机壳体110相对的两侧,安装件 410及过滤件300也均为两个,一个过滤件300对应装设于一个安装件410的安装体412,两个 安装件410的转动轴414分别对应从进风口102所在的一侧伸入风道内并相互连接,两个安 装件410的转动轴414的其中一者与驱动件420连接,以在驱动件420的驱动下转动并带动一 者转动。 [0066] 在使用时,驱动件420可以同时驱动两个转动轴414转动,从而实现同时驱动两个 过滤件300转动,进而实现对两个进风口102同时设置过滤件300或将过滤件300移开。 [0067] 两个转动轴414可以相互套接,或者是相互卡接或者是通过磁吸的方式固定连接。 [0068] 请参照图3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安装件410的转动轴414的其中一者设置 8 8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 6/8页 有传动齿轮416pg电子模拟器,驱动件420的输出端设置有驱动齿轮430,驱动齿轮430与传动齿轮416啮 合,驱动齿轮430驱动传动齿轮416转动,传动齿轮416带动两个安装件410的转动轴414转动 以分别对应带动过滤件300转动。 [0069] 当需要切换无叶风扇10的使用模式时,具体地在净化模式和出风模式之间切换 时,只需要通过驱动齿轮430驱动传动齿轮416转动,此时传动齿轮416会同时动两个安装件 410的转动轴414转动以分别对应带动过滤件300转动。 [0070] 请参照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壳体110位于风道内的侧壁形成有安装部 1122,安装部1122设有安装腔11222,驱动件420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安装 部1122的侧壁并伸入安装腔11222,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驱动齿轮430,驱动齿轮430容 置于安装腔11222内。 [0071] 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驱动齿轮430能够驱动传动齿轮416转动,进而实现驱动两 个转动轴414同步转动。 [0072] 图8为第一壳体112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第二壳体114的其中一个 视角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3、图8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壳体110包括第一壳体112 和第二壳体114,第一壳体112和第二壳体114相互连接并围设形成风道,第一壳体112和第 二壳体114均设有进风口102,第一壳体112形成有第一插入孔1124,第二壳体114设有第二 插入孔1142,两个安装件410的转动轴414中设置有传动齿轮416的一者能够沿第一插入孔 1124伸入风道内,另一者能够沿第二插入孔1142伸入风道内。 [0073] 请参照图8和图9,第一壳体112设有第一出风孔1126,第二壳体114设有第二出风 孔1144,当第一壳体112和第二壳体114对接连接时,第一出风孔1126和第二出风孔1144拼 合形成出风口。 [0074] 请参照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2设有安装部1122,安装部1122和第一插 入孔1124沿第一壳体112的高度方向布设,安装腔11222位于第一插入孔1124的下方或者是 第一插入孔1124贯穿安装腔11222的内壁。 [0075] 请参照图8,第一壳体112的高度方向为图中的L方向,第一壳体112的高度方向与 无叶风扇10的高度方向保持一致。 [0076] 请返回参照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安装件410的转动轴414的其中一者 设有插孔41442,插孔41442的内壁设有凸起41444,另一者包括用于插设于插孔41442的插 接体4142,插接体4142的周向侧壁和插孔41442的内壁中的其中一者设有凸起41444,另一 者设有与凸起41444凹凸配合的凹槽41422。如此,通过凸起41444和凹槽41422之间的凹凸 配合实现两个转动轴414相互连接,且可以同步转动。 [0077] 请参照5,设有传动齿轮416的转动轴414包括连接体4144,连接体4144的一端与安 装体412连接,连接体4144的另一端设置有传动齿轮416,在安装时,连接体4144插设于第一 插入孔1124,连接体4144设有插孔41442,插孔41442的内壁设有凸起41444。请参照图6,未 设有传动齿轮416的转动轴414包括插接体4142,插接体4142插设于插孔41442,插接体4142 的周向侧壁设有与凸起41444凹凸配合的凹槽41422。 [0078] 请参照1、图5和图6,两个安装件410的安装体412均设有通孔4124,过滤件300装设 于通孔4124内。 [0079] 请参照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100包括第一区域116和第二区域118,第 9 9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 7/8页 一区域116设有进风口102;出风结构20还包括第一锁定件(未示出)和第二锁定件(未示 出),第一锁定件设置于第一区域116,第二锁定件设置于第二区域118;当过滤件300处于第 一状态时,过滤件300位于第一区域116并与第一锁定件锁定配合,当过滤件300处于第二状 态时,过滤件300位于第二区域118并与第二锁定件锁定配合。 [0080] 在第一状态下时,通过第一锁定件锁定过滤件300,使得过滤件300能够更好的贴 合于进风口102;在第二状态下,通过第二锁定件锁定过滤件300,使得过滤件300锁定于第 二区域118,起到对过滤件300进行收纳,避免过滤件300脱落。 [0081] 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可以为磁吸件或者是卡接件等实现可拆卸连接的锁定 件。 [0082]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件为第一磁吸件,第二锁定件为第二磁吸件,过 滤件300设有能够与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均磁吸配合的第三磁吸件。 [0083] 第一磁吸件、第二磁吸件和第三磁吸件均可以为永磁体。 [0084] 图10为第一壳体112的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第二壳体114的另一个 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0和图11,第一壳体112和第二壳体114均设有第一区域116 和第二区域118,第一区域116处均设有三个用于装设第一磁吸件的第一安装孔1162,三个 安装孔沿第一区域116的周向布设,进风口102设置于三个第一安装孔1162围设的区域内。 第二区域118设有用于装设第二磁吸件的第二安装孔1182。请参照图5和图6,安装体412设 有三个用于装设第三磁吸件的第三安装孔4122,第一安装孔1162的位置与第三安装孔4122 的位置对应。 [0085] 图12为第一外壳132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第二外壳134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 3、图12和图13,风机100还包括蜗壳130,风叶120设置于蜗壳130内,蜗壳130包括第一外壳 132和第二外壳134,第一外壳132和第二外壳134相互对接连接。其中,第一外壳132和第二 外壳134中其中一者设有定位凸筋1322,另一者设有定位槽1342,第一外壳132和第二外壳 134通过定位凸筋1322和定位槽1342之间的定位配合实现对接,然后通过螺钉固定。 [0086]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 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 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87]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 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88]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 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 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 方式。 10 10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 8/8页 [0089]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 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 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载的范围。 [0090]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1 11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附图 1/11页 图1 12 12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附图 2/11页 图2 13 13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附图 3/11页 图3 图4 14 14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附图 4/11页 图5 15 15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附图 5/11页 图6 16 16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附图 6/11页 图7 17 17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附图 7/11页 图8 18 18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附图 8/11页 图9 19 19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附图 9/11页 图10 20 20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附图 10/11页 图11 21 21 CN 218347630 U 说明书附图 11/11页 图12 图13 22 22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ARCAM雅俊AVR390 Class AB AV Receiver Drawing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Copyright © 2002-2024 pg电子模拟器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8030412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